当前所在位置: 意昂集团官网首页 > 产品中心 > 环保空调

行业库存为近两年来最高水平 空调竞争难逃价格战

  今年三伏天已经进入到最热的中伏,居民对空调的需求也在上升,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解到,价格、成本仍然是消费者最关心的,在高性价比基础上,消费者才会更多考虑产品性能、使用感受。如今,实地浏览、线上消费似乎成了一种固定模式,毕竟线上更实惠。在业内观点看来,今年空调线上的低价,源于库存过高、需求不振,当头部品牌主动降价,腰部品牌也被迫跟进。对于厂商而言,能否在市场下行期坚定技术投入,乃是严峻考验。

  在苏宁、国美等多家商城,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前来选购空调的人络绎不绝,大部分是换新需求。顾客刘先生对北京商报记者谈到,自己家中为两室一厅,两个卧室各有一台空调,还是买房时装的,用了差不多十五六年,如今制冷效果减弱,干脆也不维修了,直接换台新的,刘先生称,空调能耗是自己最在意的部分。

  受访消费者中很多人都看重空调能效,害怕“空调刺客”。现行的空调能效比分为五级,数字越小、制冷效率越高,有顾客称,家中老旧的五级能效空调相比一级能效,每个月电费要多花超过300元。另有顾客称,家里的空调比较新,属三级能效,但是一个夏季过去,所花电费也大概比一级能效多出约400元。

  在商场门店中,品牌所售卖的基本都是一级能效产品,三级能效的未被展示,工作人员称,如果需要可以去调货。这种现象也符合门店产品高端化的趋势,不过,线下一级能效的产品价格并不便宜,基本在3000—3500元。

  部分顾客向记者坦言,虽然自己很看重空调能效,但对空调的了解并不多,来线下更多是希望让销售人员“科普”。

  门店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,向顾客介绍产品时,主要还是宣传其如何省电、省钱,相比烦琐的“科普”,直接抓住这一痛点更能打动顾客。

  除了直观的能效外,很多消费者也看重使用体验。线下门店销售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称,很多顾客来到店内,都要求工作人员把温度降低、功率调高,伸手到出风口感受风“硬不硬”。

  记者了解到,不少老款空调叶片都是传统的实心结构,转动角度也有限,冷风直吹人,也就是所谓的“风硬”,连续开几个小时会吹的人很不舒服,为此很多家庭用户开了关、关了开,平白耗费了更多电。

  如今“柔风”几乎成了高端空调标配,在TCL、美的门店内,其陈列的壁挂式空调基本都采用了柔风设计,例如叶片上有大量微孔,直径在2—3毫米左右,冷气经过柔风叶片后被切割分流,将集中的冷风分成更多的细微气流,从而使风速降低、风感柔和。

  当然,消费者更关心的还是售价,这也是线上、线下“冷热不均”的原因。销售人员对记者谈到,确实有很多顾客来到门店只为了解空调性能,或是为了比价,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“该款产品在网上卖多少钱”?

  为了避免线上、线下同质竞争,品牌已经努力作出了区分,一般线上的产品不会出现在线下,以前有门店销售人员称线上产品是“减配款”,以刺激顾客现场购买,但记者了解到,现在品牌方也禁止销售人员使用这种话术,仅是让销售人员告知顾客线上、线下产品条线不同。

  不过,很多消费者还是愿意线上购买。刘先生称,自己逛了一圈看到1.5匹挂机空调基本没有3000元以下的,但是在淘宝、京东上,同样的匹数、能效,产品价格能达到1700—1800元左右,自己知道线上、线下产品不尽相同,但也搞不清门店里的贵在哪。

  消费者的感受并不奇怪,线上的确是空调“价格战”主战场,无论是“6·18”“双11”还是“双12”都是在电商平台打响。

  市场数据显示,今年“6·18”大促期间,空调价格平均降幅达到18%左右。华凌、TCL、长虹、小米1.5匹一级能效变频空调已降到1600—1800元左右,接近成本极限。

  令人苦恼的是,降价也没能拉动市场,据奥维云网统计,今年上半年空调市场全渠道销量3315万台,同比下滑11%;销售额1114亿元,同比下滑14.5%。截至今年6月,行业库存仍然高达约5000万套,是近两年来最高水平。

  产业观察家丁少将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,空调行业也有“大小年”之分,都知道去年空调市场火爆,但实际上2022年夏季同样兴旺,连续两个大年之后,厂商、经销商的预期都被调高,生产、出货增加,库存升高,最终导致今年的价格战尤为激烈。

  之所以出现“降价螺旋”,还是因为各品牌都不想输在份额上。继董明珠质疑小米空调市占率后,雷军隔空回应称,小米空调为第四而非第一。据奥维云网统计,今年“6·18”期间,美的、格力、华凌分列前三,市占比分别为27.56%、25.61%、7.32%,小米空调市占比6.96%位列第四。

  品牌之间的份额之争往往是市场焦点,但业内专家却另有看法。家电产业观察家许意强认为,在整体环境萎靡的情况下,价格战或将会延续更长时间,低价空调、白牌空调的市场份额有可能增加,这对于大部分品牌而言都不利。